万物于春日复苏,各类细菌亦蠢蠢欲动,加之气候变幻无常,春季更是传染病高发之季。我校为强化传染病防控工作,特开展“健康入春 预防先行”主题宣教活动。
健康入春
班会篇









班主任向同学们介绍了春季常见的传染病种类、病因、预防措施以及科学养生饮食疗法,让孩子们更深入的了解传染病预防不仅是个人健康的需要,更是社会的责任。
预防先行---宣教篇
春季常见传染病种类介绍:
流行性感冒
流行性感冒简称“流感”,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具有很强的传染性。流感病毒分为甲、乙、丙三型。
主要症状:发热、全身酸痛、咽痛、咳嗽等症状。
传播途径: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。

诺如病毒
诺如病毒,是一种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的病毒。
主要症状:腹泻、腹痛、恶心、呕吐,可伴有低热、头痛、乏力及食欲减退;粪便为黄色浠水便,患者经常无预兆剧烈呕吐,呕吐物有感染性。
传播途径:诺如病毒以肠道传播为主,也可通过污染的水源、食物、物品、空气等传播,病毒可通过气溶胶在空气中弥散,造成聚集性的疫情爆发。

水 痘
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。患者多为1~14岁的孩子。
主要症状:水痘大约2周的潜伏期,患者可出现头痛、全身不适、发热、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,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,后变为丘疹,再发展为水疱,常伴有瘙痒,1~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,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。
传播途径: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,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、衣服、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。

流行性腮腺炎
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,亦称“痄腮”,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。
主要症状: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。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、疼痛,咀嚼时更痛。并发症有脑膜炎、心肌炎等。整个病程约7-12天。
传播途径: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,主要通过飞沫传染,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,传染性强。


健康锦囊
接种疫苗
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,以上传染类疾病除了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无针对性疫苗外,其余均有疫苗可以接种预防。
科学穿衣
遵循传统的“春捂秋冻”的规律,初春不要急着脱去冬装,尤其要注意脚部保暖,根据天气变化和体质情况,适时增减衣服。
注意卫生
餐前便后、外出回家、接触垃圾、抚摸动物后,要记得洗手。洗手时,要注意流动水和使用肥皂(皂液)洗手,揉搓时间不少于15秒。
饮食安全
保持食物的安全温度。绝大多数微生物喜欢室温环境。熟食在室温下不得存放2小时以上。不吃过期变质食品。注意生产日期和保质期。
加强锻炼
积极参加户外体育锻炼,有助促进血液忙循环,代谢废物。在锻炼后身体大量出汗以后,要记得及时喝水,为身体补充水分。同时也要将皮肤上面的汗水擦干,避免受冻着凉。
TO: 橡树娃娃
勤洗手,病毒走,
健康伴你左右行。
通风好,空气新,
病毒无处可藏身。
多锻炼,强体魄,
春来病除永安康。